國內市場空間大
“2020年以后,全世界30%左右的增長還會是在中國。”北京大學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國務院參事林毅夫表示。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指出,從無縫鋼管 數據來看,當前情緒性變化遠大于實際經濟參數的變化。11月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對美貿易增速還不錯。1995年以來形成的產業鏈、價值鏈并未解體;外商投資從去年負增長回升到現在的6.1%,大規模外資從中國離場并未出現;民企投資從2016年7月最低增速2.1%回升到現在的8.7%;剔除汽車消費這一特殊參數后,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5%,消費沒有降級。
“我們要辯證看待外部環境和內部經濟的變化,進一步推進更高標準的改革開放,對政策要有耐心。”劉元春表示。林毅夫認為,應對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依靠國內增長的空間還很大。其中,投資增長方面,即使現在有很多產能過剩,但還有很多產業可以升級,基礎設施、環保有完善空間,城鎮化進程也會帶來新的機會,這些是我國與發達國家不同的、很好的投資機會。通過動員國內投資,維持一定投資增長率,就會有就業,消費也會增加。此外,應該保持定力,繼續支持全球化,尋求貿易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