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我國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推進住宅產業化,使中國的住宅產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并深入打造鋼結構制造產業,使鋼結構產量在2010年2500萬噸基礎上,2015年實現翻一番,達到5000-6500萬噸。力爭鋼結構產量達到全國粗鋼總產量的10%目標,鋼結構制造企業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結構綠色節能住宅建筑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發展鋼結構綠色節能建筑方面,國內已經涌現出一批頗具實力的企業,在住宅產業化發展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鋼結構綠色節能住宅建筑體系。作為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鋼結構建筑體系在我國已具備規模化發展的條件。鋼結構建筑以其強烈的工業化特色、輕質高強的優勢以及干式施工方式,不僅可以大幅提高工程質量和安全技術標準、實現綠色施工,還可以大幅提高建筑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品質,增強城市的防災減災能力。因此,推廣和使用鋼結構建筑已成為我國傳統建筑產業向現代新型建筑工業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
面臨挑戰
未來十年將是世界鋼結構行業調整格局和進一步發展的時期,也是我國實現世界鋼結構大國和強國宏偉目標的關鍵時期。到2020年,這一時期可以被看作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從長遠來看,國際經濟大勢對中國國力的增強是有益的。這一時期也可以被看作中國的戰略轉型期。鋼結構行業的計劃管理方式是其基本特點,計劃管理本身并沒有問題,但長期以來,行業中形成了以銷定產的供應方式和思維方式,已嚴重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因此,鋼結構行業推行供應鏈建設不僅是理論的需求,而且是客觀實踐的需要。專業化分工大幅提高了供應鏈上各個經濟實體的運作效率,使得行業“一體化”的運營格局被打破,該轉換過程是突出主業、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過程,促進了行業發展。行業資源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和品牌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而缺乏競爭優勢的企業和品牌將逐步退出市場,形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同時,由于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必將迫使企業克服惰性,不斷開拓創新,努力追求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