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無縫鋼管的生產和消費居世界第一,山東無縫鋼管產量僅次于天津和江蘇。與這一形勢相對應,聊城的鋼管生產以無縫管為主,也有部分焊管,產量居山東首位。鋼管生產加工企業眾多,呈現集群發展態勢。目前,聊城已成為中國鋼管采購基地,產品銷往全國30多個省市以及中東、歐洲、韓國、俄羅斯、印度等國際市場。
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相當一批企業加快了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尤其是近年來的新建企業,紛紛采用了外地大企業的成熟先進設備和工藝。比如匯通海鑫達30萬噸阿塞爾熱軋機組、中冶阿塞爾30萬噸機組等,均采用了國內領先的熱軋、連軋技術工藝,利用天然氣環形爐加熱工藝,保證了單機作業率高、產品合格率高。
隨著鋼管產業的發展,聊城已成為國內重要的鋼管市場中心和生產加工中心,形成了從鋼管研發設計、訂單處理和采購、鋼管軋制、鋼管深加工、鋼管裝備制造到物流配送的產業鏈條。
制約瓶頸的破解之道
聊城的鋼管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資金、土地等要素制約明顯,分工協調機制不活、結網整合機制不強等。如何破解?業內人士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完善鋼管產業鏈。建議在國家產業政策指導下,根據現有的鋼管企業和規模和產品種類,進一步完善冶煉-軋管-管加工-熱處理的鋼管產業鏈,通過一批重點項目的建設,延伸上下產業鏈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特別是在鋼管加工方面,推進產品向高檔、優質、多功能、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轉變,在下游產業發展基礎上適當向上游方向發展,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膨脹骨干企業規模。重點擴大規模,豐富規格和品種,開發下游產品,拉長產業的鏈條。在擴大規模上,重點培植匯通鋼管等重點企業,在裝備改造、技術進步、品牌創建等方面給予扶持,及時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突出專業、做精主業、增強實力,盡快形成一批年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旗艦型企業。
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實行更為務實、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由于本土企業相對而言規模較小、技術創新更多處于初期階段等特殊情況,從節約成本等方面的考慮,企業可以聘請退休高級專家或聘請高級專家,到本企業兼職從事技術開發和技術指導。二是搭建平臺,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目前,經濟開發區與中科院信息咨詢中心已開始進行多方面的合作,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深度推進,發揮好合作平臺的作用。三是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對企業創新采取稅收優惠和財政扶持政策。重點是要發揮好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的用途,,進一步推動本土企業的自主創新步伐。